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

 辛忠  袁渭康  胡英   于建国 戴干策 肖文德
程振民 刘洪来 周炜星 谭文松 许振良 周晓东
周兴贵 张志斌 朱家文 蔡建国 曹贵平 陈葵
陈鸿雁 陈剑佩 陈晓祥 方波 方云进 顾雄毅 
胡鸣 黄婕 黄发瑞 金浩 乐清华 李平
李伟 李玉安 刘霞 龙湘犁 陆善祥 潘鹤林
齐鸣斋 施云海 史贤林 田恒水 王远明 武斌
许志美 袁向前 周静红 曾作祥 张广平 张秋香
张新胜 赵玲 赵培 刘涛 杨虎 韩伟
周永传 沈春银 叶启亮 袁佩青 张钦辉 郑柏存
周志明 彭阳峰  马新胜  吴秋芳 宋兴福 魏东芝 

  

 

1.         反应过程的非线性和非定态行为

    本部分的建设目标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本领域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研究基地。在袁渭康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冶炼厂尾气中SO2非稳态转化

固定床反应器在线操作优化与控制

非线性多重定态研究

非线性、非稳态理论指导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开发放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分布参数系统的状态估计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因重组酵母发酵过程的自适应状态估计与动态优化控制策略

 

2.        高压、高温化学工程

    本部分的建设目标主要是发展超临界流体反应与分离技术和超临界流体中超细粒子制备技术等。现我校在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本上达到了国际水平,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又开辟了超临界聚合反应和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中重大基础研究--超临界反应工程

超临界反应延缓分子筛催化剂失活机理

新一代高温煤气脱硫技术

高温TiCl2氧化反应器开发

高温制备纳米颗粒材料

 

3.        材料化学工程

本部分的建设目标主要是为了加强高粘物系化学工程及多孔介质中传递过程的研究,提高热塑性复合材料及聚合物合金的开发水平,加速其应用进程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我校已成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

纤维增强热塑性片材的关键技术与成型(863计划)

碘剂包裹的微胶囊技术

高效膜材料与膜组件开发

超细粉末材料工程

反应注射成型基础研究

大型聚酯反应过程和反应器开发研究

 

4.        化工过程组合技术

本部分的建设目标是研究化工过程组合技术。现我校的反应精馏、反应吸附等化工过程组合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5.        电化学反应工程

本部分的建设目标是加强电化学工业过程的开发研究,扩展研究领域,开发一系列新技术。重点开展了有机电化学反应工程和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研究。现我校的化学工程学科电化学工业过程的开发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其研究范围已扩展道环境工程、光电化学反应、燃料电池等方面,还将进一步扩展至制备腐蚀材料和纳米材料以及生物电化学领域。

 

6.        环境化学工程

冶炼厂二氧化硫废气净化新技术和火电厂二氧化硫净化新技术

基础研究:各种催化剂在NO的催化氧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失活机理及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

 

7.        中药制药工程

超临界流体技术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流水线的研究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用于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

对生物下游产品分离技术研究,着重利用模拟移动逆流层析技术对蛋白质进行纯化

对生物流体净化技术研究,着重利用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

 

8.        化工流变学和新分离技术

磷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研究

膜制备技术、膜工程和膜分离工艺研究

流变学理论和应用研究

 

9.         绿色化工

    着重于化学合成中原子经济的有效利用率,设计化学合成、生产工艺和化工产品,从源头上消除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碳酸二甲酯及其下游系列产品开发研究 绿色原料替代剧毒原料合成技术研究 无毒或低毒溶剂替代剧毒溶剂的反应与分离技术研究 清洁燃油添加剂的开发研究 化工高效节能设备开发研究

 

10.    精细化学工程

着重利用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精细化工结合研究开发精细化学品和精细化工生产工艺过程。

 

11.    化工过程工程

着重利用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化学工艺有机结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走产学研相结合,将分子设计、概念设计的原理与系统工程相结合,将工艺小试与工程放大作为一个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过程的特性和规律,研究放大判据和放大规律,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12.    膜与膜分离技术

主要从事微滤、超滤、纳滤渗透汽化和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技术,以及膜工程(成膜机理与模型、膜表面改性、膜表征应用等)、膜分离与反应耦合过程等方面研究。可制备中空纤维膜及平板膜,有效控制膜的结构形态以用于生物化工、石油化工、海水淡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13.    资源化工

主要开发磷化工产品工艺研究,稀有金属提取方面发展新工艺过程和新技术。